欢迎光临北京北大宝石鉴定中心

公告新闻
鉴定业务
电       话:

010-62755676

010-62759084

传       真:

010-62757006

邮       箱:

pkugac@pku.edu.cn

联系地址:

北京大学新地学楼(逸夫贰楼)四层3438室

邮政编码:

100871

培训咨询
电       话:

010-62756001

13521444531 郑老师

18210381566 孙老师

联系地址:

北京大学新地学楼(逸夫贰楼)7层3711、3709室

邮       编:

10087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读懂中国·天地人访谈 | 王时麒:我愿能发挥余热

发表时间:2018-7-2 文章来源:编辑:人气:7944

转自:地空团委  北大地空 

编者按

    为了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展示我们地空人独有的精神风貌,地空学院团委于2018年4月至5月主办第八届天地人文化节,旨在通过优秀院友报告会、世界地球日活动、天地人论坛,以及天地人访谈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弘扬“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地空精神,塑造高品质的地空文化。本次天地人访谈第一期活动,通过采访近十位老教授老领导,记录他们对学校学院建设发展历史的珍贵回忆,并将老前辈们的难忘经历和铭心感悟付诸笔端,为北大百廿校庆献礼,为地空青年学子明灯。本次记者团队以团委、研究生会和学生会的宣传骨干为主,并面向全校招募学生志愿者。感谢老师们的真情分享,感谢学生记者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一起聆听前辈们的故事,重温北大和地空的历史,从老师们的人生经历中受到感召和启迪,真正继承好北大和地空的精神传统。

受访人物简介

王时麒老师近照

    王时麒,博宝鉴宝网特邀专家、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曾任地质系岩矿教研室主任、矿床教研室主任和宝石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和玉石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1997年10月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为全国首批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二十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主要从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共培养研究生15名,曾获1985年和1996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在国内外有关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3部,曾获国家教委1998年科学进步三等奖,地质矿产部1991年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北京大学1996年科技成果一等奖。


采访人简介
  王慧君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4级本科生
  周彦希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7级博士生
  武化雨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14级本科生


     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逸夫二楼王时麒老先生的办公室。轻轻地几声敲门声之后,办公室的门被一位慈祥的老人打开,他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屋坐下。屋内没有复杂的摆设,只是各类书籍堆满了书橱。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这便是王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当我们吃惊于王老师退休多年却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时,已经超过80岁高龄地王老师说,多年来早已习惯每天十点睡觉五点半起床锻炼一小时后上班工作的生活,而自己也愿意在岗位上继续发点光发点热。

年少时的兴趣,一辈子的追求

    年少时的兴趣,慢慢在岁月中沉淀,就化作一辈子的追求。王时麒老师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就读初中时就对地理产生了兴趣,喜欢上地理课,也喜欢自己研究地图——从中国地图到世界地图,觉得世界之大,很难落脚遍及;也觉得世界之下,全在一张地图上。上了高中之后,王时麒老师饶有兴趣地加入了当时的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前身)在师大附中组织成立的“地质小组”,跟着大学生们参加了很多活动。在红山口,在北京西山,王时麒老师跟随“地质小组”参加活动,第一次接触到黄铁矿晶体,了解到矿物的成因;第一次采集化石,感受到生物变成石头的神奇现象,这些越发增强了他对地质的热爱。王时麒老师说到对他影响最大的事,要数高二暑假时“地质小组”组织的一次大型活动,他们一行共十几个人一起住在周口店地区的地质学院的实习站,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他跟着大学生们看化石,挖方解石晶体,学习地层的历史……虽然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未知的危险,但是年轻人的热情和好奇不会被困难轻易打败,并且开始接触到地质中的科学方法。正是通过亲身体验了用科学的方法去揭示大自然的奇妙,王时麒老师才发现对地理地质的兴趣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真心喜欢,而这兴趣使他在1956年报考了当时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录取后被分配到地质专业,工作后在地质研究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工作经历坎坷,喜结玉石良缘

    王时麒老师是五六年入学六一年毕业,当时在毕业之后就直接留校任教了。工作一路走来,也是历经坎坷。让他觉得难忘的是,那个年代大家都充满了奉献自己的豪情壮志,一腔热血完全挥洒到建设国家的每一项事业中,真无愧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但遗憾的是,不久国家发生动荡,发展陷入停滞,王时麒老师也经历过各种运动,去基层参加过劳改,受到过工宣队的批判,不过这个“逍遥派”并没有被困境吓倒,默默做着自己的事。大家大都疲于应付各种斗争,做学问的宁静被打破,时间被耽搁,是非常可惜的。但欣喜的是,浩劫之后,“四人帮”被打倒,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这种局面最终被扭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从学校到系里,又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和研究。王时麒老师说自己对于地质的研究也差不多从那时才正式开始。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对富铁矿床、金矿床和新疆内蒙区域成矿规律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主编《赤峰金矿地质》专著一本,与人合作出版专著两本。

    到了九十年代,蓬勃发展的珠宝市场急需专业人才来规范和维护整个行业,而珠宝作为地质的衍生,这一重任就落在了当时地质系老师们的身上。于是1993年,时任矿床教研室主任王时麒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一起创立了珠宝专业,1995年又建立了“北大宝石鉴定中心”。后来国家进行调整,珠宝专业调整停止招生,但宝石鉴定中心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对外开放,负责宝石鉴定工作。现在的北大宝石鉴定中心主要分成了鉴定部和培训部,此外还为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士开设了兴趣班,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宝石中心从无到有,到后来每一次发展和变化都凝聚着王时麒老师的心血。到现在为止,王时麒老师做珠宝方面的工作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发表论文六十多篇,出版专著三部(《中国岫岩玉》、《中国大化玉》、《中国战国红》),能够与玉石结缘让他感到十分满足和幸福。

改革开放助发展,产学结合效果好

    受限于当时的整体环境,王时麒老师觉得自己“毕业之初的十多年就没干多少正事”,很少有时间做业务,一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正式做研究发论文。八十年代左右,北大受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在教学科研上才逐渐步入正轨,通过正规高考招生,出现了一批人才。他回忆说从那时起留学国外的人数开始增多,北大的优秀学子走出去能够接触到最先进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逐渐在国外成就的人也开始增多,这样也能反哺学校,提升北大的水平。王时麒老师赞叹道: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学校的教学科研变得越来越好,与外界的沟通也越来越多,学校也鼓励老师们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王时麒老师认为自己后来对于玉石的研究也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除了当好老师,教书育人,研究工作也没落下,取得了一点成果,他认为改革开放确实给北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王时麒老师研究玉石

心系学术研究,愿求发光发热

    如今,八十高龄的王老师仍然继续着他的研究,主要做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方向,玉石、印章石、砚石、观赏石都是研究的范围。最近王老师正在联合北京武汉地质大学两个珠宝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做南疆和田玉矿带的研究,准备出版一套三本的专著。在谈到接下来地打算时,王时麒老师爽朗地说:“打算在珠宝方面出够十本书,发够一百篇文章”。
    王时麒老师说虽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地质专业,也在地质相关的珠宝专业奋斗了一辈子,但还是有感到遗憾的地方。目前国内外关于陨石的研究逐渐重视,登月登火星的热情不断升温,而我们作为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却连个做陨石研究的老师都没有。他说自己已经老了,有这个想法却也力不从心了,希望院里引进人才进行相关的研究,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最后,王时麒老师还表达出来对祖国发展与强盛的祝愿,希望北大的莘莘学子能够砥砺前行,传承前人的光荣传统,创新发展,书写北大人新的辉煌。

王时麒老师致北大建校120周年的寄语